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广大师生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第五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方案》(详见附件),现就我校组织参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助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大赛时间
2025年11月—2026年10月。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务院国资委。
承办单位:中国电科。
协办单位:中国船舶、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移动、鞍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煤炭科工、中国电建。
四、赛程赛制
(一)赛道设置
1.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包括:集成电路、6G、卫星互联网、云计算、量子信息、下一代光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算力网络等。
2.工业母机赛道包括:工业母机和高性能功能部件、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工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分析测试仪器等。
3.工业软件赛道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等。
4.人工智能赛道包括:智慧网络、智能交互、机器视觉、智能推荐、自动驾驶、机器人、类脑智能等。
5.生命健康赛道包括:创新药和疫苗、生物制造、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高性能医疗机械、现代种业等。
6.资源开发赛道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深空开发、深部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
7.能源环保赛道包括:风能、太阳能、氢能、核能、新型储能、低碳环保等。
8.制造工程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航天技术、低空经济、先进轨道交通、纳米制造、新型显示等。
9.先进材料赛道包括:高端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半导体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等。
(二)项目类型
1.创意探索类:聚焦前沿性、颠覆性、关键共性重大科学问题,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要求项目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性和技术可行性。
2.创新应用类: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或通过单项成果转化、多项成果交叉集成产生,要求项目可落地、能应用。
3.创业融资类:已拥有成熟的科技成果,拟通过引入投资形成新的法人实体或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推动形成产业化的项目或初创公司。
(三)参赛条件
1.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的项目团队和初创公司。
2.参赛项目的技术、产品及相关专利等与其他任何法人或自然人无产权纠纷。
3.职务成果参赛项目需取得所在单位授权。
(五)赛程
1.项目征集
报名时间:2025年11月20日—12月31日。
参赛团队通过“熠星创新创意平台”(网址:http://cetcssi.com)进行报名,按要求完成信息填报,并签署相关法律声明。同时把报名项目信息发送至xdcxcyzx@163.com。报名联系人:常春燕(010-56411824),李新健(010-56411827)。
审查时间:2026年1月1日—1月31日。
报名截止后,各地方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员登录“熠星创新创意平台”,根据参赛项目条件,分别对所在地方国有企业、本企业已报名的参赛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确认。其他参赛项目由大赛工作组负责进行形式审查和资格确认。
2.项目初选
时间:2026年2月1日—3月31日。
根据初选规则,按赛道组织函审,初选一定数量的项目晋级复选。
3.现场复选
时间:2026年4月1日—5月31日。
组织项目团队进行分组答辩,根据答辩结果遴选项目进入导师辅导环节。
4.导师辅导
时间:2026年6月1日—7月15日。
组织导师对入围项目进行辅导,提升项目技术水平、探索成果转化方式、助力初创企业培育,并跟踪辅导进程和效果。
5.对接路演
时间:2026年7月16日—8月31日。
组织参赛项目面向相关中央企业、产业聚集区域等开展对接路演,邀请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机构进行现场沟通,促进供需交流,择优推荐项目进入总决赛,经审核后统一公布晋级名单。
6.总决赛
时间:2026年9月1日—9月30日。
组织总决赛,按照项目类型分别进行比赛,通过现场答辩的方式,邀请评委进行现场打分。
五、总结
时间:2026年10月。
组织总结,公布获奖名单,颁发获奖证书。
六、赛后支持
(一)加强分类培育,针对进入路演的创新成果及孵化企业,将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至原创技术策源、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初创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工作。
(二)提供专业服务,根据获奖项目所处阶段和转化需求,组织相关专家给予指导,促进产学研协同,推动创新成果孵化、熟化,实现商业化应用,助力初创企业加速成长。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