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新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近日,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赵跃武率领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部分骨干教师赴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深入园区内剑儒自动化、津瑞康、东康科技等多家覆盖数控加工、汽车模具、军工制造、精密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车间走访、技术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明晰了各专业的服务面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

在剑儒自动化企业的技术展厅与实训车间,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并现场演示了自动化生产线、电梯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核心设备,同时重点强调了机电类设备生产调试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随后,双方围绕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企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也为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调研组随后走进天津东康科技的智能工厂,看到了先进的岛屿式数控加工组群,机械臂精准抓取工件多轴联动机床正以0.005mm的精度雕琢精密零件。东康科技负责人表示:“能独立制定加工工艺、优化生产流程的技术人员缺口显著,已成为制约企业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这一反馈与津瑞康等企业提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形成共鸣,凸显行业共性痛点。赵跃武说:不同的企业,其发展领域和市场侧重各有不同,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迭代升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还是要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基础,同时发挥校企共建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前沿作用,及时捕捉企业需求,打造类似于“江恒工匠计划人才定制班”的柔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适配能力。

此次调研不仅为学院202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也邀请了行业专家作为产业导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构建了虚拟教研室,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专业课程的开发。未来,学院将依托特色产业园,进一步发挥“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的优势,着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下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岗位新要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机电工程学院 赵跃武 供稿)